公司动态
本文来源:长沙商标注册 本文作者:www.mctm.net 发布时间:2022-05-25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闹得沸沸扬扬的苹果与唯冠iPad商标权纠纷,刚刚尘埃落定。美国苹果公司支付了6千万美元,也就是将近4亿元人民币的和解费用,终于把这个案子给结了。然而,"摁下葫芦又起瓢",这边刚搞定唯冠,那边又出来一家中国公司起诉苹果商标侵权。这家公司名为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牙膏的企业。这样的一家公司,为什么也和苹果闹起了纠纷呢?原来,苹果公司在2009年发布了以"雪豹"为名的电脑操作系统,后来开始在中国推广。而江苏雪豹表示,他们早已经在国内注册了计算机商品的"雪豹"商标,并且有产品问世。
1998年7月6日,江苏雪豹申请注册了第九类计算机等商品的"雪豹电器"商标,2010年1月14日核准注册。虽然江苏雪豹以生产日用化工用品起家,但他们表示旗下除"雪豹日化"外,还有"雪豹罐业"、"雪豹电器"、"雪豹数码"和"雪豹软件"等多家公司。
江苏雪豹商标专利负责人说,新世纪以来,雪豹公司投身软件领域,研发出了"雪豹触屏电脑广告机"、"雪豹移动ERP软件"等一系列计算机及软件产品,雪豹商务软件已经成为业内标杆,目前"雪豹"品牌价值已达4.2亿元。
江苏雪豹表示,他们发现苹果公司在2008年10月授权一家代理公司向中国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雪豹商标,同时以商标"三年不使用"为由,申请撤销雪豹公司注册的计算机商品"雪豹"商标。2010年12月,国家商标局以雪豹公司注册在先为由,驳回了苹果公司的注册申请。
江苏雪豹认为,苹果公司早就知道"雪豹"商标已被中国企业注册,自己注册"雪豹"商标的策略失败后,仍然发布了中文版的"雪豹"操作系统,甚至用预装雪豹系统为卖点,销售苹果笔记本电脑。
今年6月26日,互联网上又出现"苹果电脑热销"的新闻,宣称"预装雪豹系统,运行十分流畅"。很明显,苹果公司属于明知故犯的恶意侵权。江苏雪豹日化公司前董事长童渝说,他们曾经尝试和苹果方面沟通,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童渝:网民信息给了我们,说苹果公司用雪豹,雪豹是你们的商标,我们注意到苹果侵了我们的权。我们已经注册了,你作为美国公司你应该是要考虑一下这是我的商标,你不能注册用的,他们用了以后我们实际上也通过途径和他们联络过,他们也没有什么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江苏雪豹决定起诉苹果商标侵权。不过,有趣的是,与深圳唯冠的"狮子大张口"不同,江苏雪豹之向苹果索赔区区50万元人民币。江苏雪豹方面的代理律师江卫对经济之声记者唐明说,索赔50万只是他们目前的诉讼请求,不排除将来变更这个请求:
江卫:我们主张其实主要是几方面,一方面我们要求相关的企业停止侵权的行为;第二个要有赔礼道歉的行为;第三个适当进行一个赔偿,主要是这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这样的,关于赔偿的数额并不是直接的反映问题,个案和个案之间也是有很多的差别。另外一个,这个诉讼请求在诉讼过程当中是可以变更的,我们目前也没有排除将来变更诉讼请求的可能性,这个标的我们目前确定为50万。
虽然国家商标局驳回了苹果注册"雪豹"商标的请求,但是最近有消息说,去年11月16日,雪豹公司收到了国家商标局关于撤销他们公司第九类计算机等商品"雪豹电器"注册商标的决定。江卫律师表示,他不清楚这个消息的来源,雪豹公司在第九类商品中一直拥有"雪豹"商标:
江卫:事实上我不清楚这个消息的来源是哪里的,据我们所知,这个商标目前处于有效的状态,这个商标期至少要到2020年。事实上是雪豹公司就第九类相关的产品一直是有使用这个商标,也有相关的产品,具体的我们在诉讼过程当中会用证据来加以证明。
之后我们在10号的时候上庭,现在目前了解到的苹果方面有没有一些应诉的情况呢?
江卫:是这样的,目前来说这方面没有收到苹果这方面的任何答辩的材料,也不清楚目前苹果对这个案件的反馈情况,暂时还没有,有可能他们要到开庭那一天。
记者试图与苹果上海公司取得联系,询问对方是否已经知道因商标侵权,收到法庭传票时,一位自称是女士把电话转接到法务部门,结果电话那头无人接听。
业内专家认为,"雪豹"商标争夺战与"iPad"之争有本质不同,这是一起典型的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商标侵权,除非苹果公司主动放弃"雪豹"商标的注册申请,或者停止使用,否则雪豹公司只能将商标保卫战进行到底。人大知识产权专家姚欢庆说,苹果是否侵权,具体还要看它使用的是中文"雪豹",还是英文单词,如果苹果在宣传中要是突出了雪豹的中文,那就是侵权了。
姚欢庆:大家各有各的商标,大陆在称呼它的时候就会把它做中文翻译,这个时候就要看苹果公司宣传材料里面是怎么说的,如果所有的宣传材料里都没有用雪豹这个词而是用的英文“雪豹”,这就没有问题,如果用中文的雪豹的说法,这个时候就要看有没有构成混淆的可能。
现在雪豹与苹果的商标诉讼案就快要开庭了,在打官司期间,到底谁有权在计算机产品中使用"雪豹"这个商标呢?姚欢庆认为,只要还在诉讼过程中,江苏雪豹公司的商标就还是有效的。
姚欢庆:专利和商标都会有一个行政权力的问题,对行政决定不服可以引起诉讼。按照行政法的一般规则来说,提前诉讼不影响原来的行政决定的效率,但是商标和专利就是例外,在最终裁决出来之前是有效的。
江苏雪豹方面表示,苹果是世界高科技的旗帜,与雪豹公司当然不是一个等量级,"雪豹"商标的知名度也无法与"苹果"相比。但是,中国企业不怕"以卵击石",他们将全力悍卫自主品牌,决不让苦心经营十多年的民族品牌拱手相让。江苏雪豹日化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顾晓华说,他们一定会抗争到底:
顾晓华:在网页上搜索雪豹预装操作系统差不多有几千条的网页,对外宣传都没经过我们公司同意许可。一个民营小企业和苹果这种全球性的巨头公司能够抗衡吗?别人肯定会这样子是吧?我们为了雪豹这个品牌一定会抗衡到底,这是我们公司企业态度。
中国企业“咬”苹果,流氓还是维权?
据媒体报道,上海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智臻网络”)在上海一家法院起诉苹果公司手机iPhone 4S的Siri侵犯了其发明专利。这家开发“小i机器人”语音助手服务的公司要求法院判处苹果侵权,并承担诉讼费用。与此同时,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江苏雪豹日化”)起诉苹果公司侵害其“雪豹”商标权,要求苹果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50万元人民币。目前,该案已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受理,将于7月10日开庭。
上周一(7月2日),广东高院刚刚宣布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与深圳唯冠的和解iPad商标纠纷,随即第二天就传出另外两起针对苹果的侵权诉讼。全球知名的苹果公司,在华频频遭遇诉讼,究竟是国内企业越来越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如有人质疑的,为了盈利炒作,而采取“流氓式创新”要咬苹果一口?
这一连串的针对苹果公司的诉讼,时机的巧合让人不禁怀疑有炒作,以此借“苹果”出名。但更令人深思的是,在世界专利领域傲视群雄的苹果公司,在中国却频频败走麦城,一再遭遇频繁发生的知识产权诉讼,这究竟是中国知识产权的觉醒,还是树大招风,国内企业都想咬一口?
撇除道德因素,从法律层面上讲,在iPad商标案中,苹果公司确实存在着律师尽职调查不到位、在商标转让程序上存在漏洞,没有到国内工商部门盖章和商标部门办理转让手续等问题,6000万美元,也是苹果公司为其疏忽付出的一笔不小代价。
这场案件刷新了中国商标诉讼赔偿的记录。虽然唯冠公司希望赔偿4亿美元(约25.5亿人民币),但经法院调解,最后付出的6000万美元(约3.8亿人民币)费用,仍创造了国内商标侵权的记录。此前,2009年7月,苹果与汉王公司达成“i-phone”商标的转让协议,涉及金额约2500万人民币。不少知识产权律师表示,iPad商标这一战役过后,势必将推高国内商标侵权的赔偿金额。
当然,此案也反映出国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唯冠的代理律师马东晓就表示,这起案件的一大启示就是,知识产权对企业很重要,国内企业一定要抢先布局,企业要有抢先的意识、积累的实力和布局的眼光,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然而,正如著名的知识产权律师、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云庭评论所说,iPad商标在国内虽然是唯冠公司注册在先,但品牌的美誉度主要是苹果创造,唯冠公司什么都没有做,就因为一个在先注册的商标和一次不诚信的拒绝履行合同行为就可以拿到高额的品牌溢价,显然对苹果不公。
虽然区区六千万没有对苹果公司来说是九牛一毛,也物有所值,但这一先例却可能让中国企业的整体交易成本上升,因为诉讼中暴露出了在中国经营业务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商业惯例和司法标准问题,以及中国企业履行合同的诚信问题。这些都将加大外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交易中的不信任感,影响中国企业整体信誉,从而提高中外企业交易的成本。
近年来,涉及中国的知识产权案件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问题也应更加重视,确保行为合规,以免陷入商战纠纷。如在商标权问题上,今年2月,美国篮球传奇人物迈克尔•乔丹起诉国内乔丹体育公司侵权,未经许可,滥用其姓名和形象以谋取商业利益。从某个角度来说,“乔丹体育”借用乔丹的名号在体育用品行业行销,本身就是侵权。值得反思的是,在乔丹诉乔丹体育侵权时,国内却在大谈“保护民族企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唯冠式维权,可能激发了更多抢注潜在商标的热炒。而没有实质创新,单靠模仿抄袭和抢注商标这类非正当手段来牟利,并不是一个真正推动企业创新的长远行为。这时候你可能得到了6000万美元,从长远来看,唯冠失去的会更多。
为何美国在科技和互联网业上,会出现IBM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雅虎、Google公司和苹果等世界名企?因为他们代表着科技不断的创新浪潮,能一再保持世界领先的创新,永远走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上。
一方面,美国开放和创新的环境,与金融、风险投资的结合,足以推动产业更新。另一方面,美国良好的法制可以促进企业强大,而且通过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等来严格规避企业做大后滥用垄断地位,确保市场竞争自由,推动更多的企业创新。
只有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又同时自身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如是,对中国的企业来说,道理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