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本文来源:知识产权报 本文作者:www.mctm.net 发布时间:2022-05-25
——访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
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3种专利申请共计85.7万件,同比增长26.8%。在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专利代理行业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行业的监管部门,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一系列提升专利代理行业服务质量的工作。为此,本报记者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进行了专访。他表示,专利代理行业坚持以诚信服务、规范发展为主线,行业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需要解决几个重要的瓶颈问题,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以切实支撑专利制度,为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服务。
蓬勃发展 实现良好开局
专利代理人处在服务创新主体的第一线,是专利制度的具体实践者,肩负着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保护发明人合法权益,促进智力成果权利化、商业化、产业化的重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了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专利代理行业作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日益凸显。
贺化介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加,与此相应,专利代理行业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审批设立专利代理机构882家,全国共有1.4677万人获得专利代理人资质,其中7697人领取专利代理执业证。目前,我国专利代理行业法律法规规章体系基本建立,法治环境下的市场运作机制已经形成;专利代理管理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专利代理队伍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专业技术素质有所提高;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制度逐步完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但贺化同时指出,我国专利代理行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专利代理人数量不够、能力不足、诚信建设有待加强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专利申请的代理率是63%,这一数字创下了近年来新低。贺化分析,其中的两个重要原因是专利代理人数量偏少和专利代理行业能力不足,其已经成为制约专利代理行业,乃至整个专利事业发展的瓶颈,必须着手予以改善和提高。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份资料显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专利代理行业已经涌现出一定数量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专利代理人才,但专利代理人队伍仍存在知识更新缓慢、知识结构不合理、无法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现象。在专业性突出的生物技术、医药行业、医疗设备、信息产业、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领域,专利代理人才更加稀缺,且代理人的服务能力有限,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加强培训 体系逐渐完善
国家知识产权局是专利代理行业的监管部门,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对专利代理人才的培养工作。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专利代理人实务技能培训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对执业专利代理人进行全员轮训。目前,培训已经在北京、江苏、广东落地,整体工作也已跨过试点,转入全面实施阶段。
贺化表示,从1992年进行第一次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以来,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与行业发展形势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不同阶段获得执业资格的专利代理人,接受的业务培训内容和标准等不尽相同。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其中有些是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有一些是个人习惯做法,却未必正确。实务技能培训是向执业专利代理人全员提供的基本技能培训,旨在统一执业标准。所有执业专利代理人在参加培训后,都应在基础业务上达到现代专利代理人的标准,这也是实务技能培训工作的初衷。
2011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专利代理人实务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5年)》,从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高度,对实务培训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充分表明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大力气做好专利代理人实务培训工作的坚定决心。
除了培训专利代理人的基本技能之外,这项工作还将形成几个重要的成果:一套关于专利代理人培训的专业化培训教材、一支培训专利代理人的教师队伍、一批优秀的骨干专利代理人。这些骨干专利代理人将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
我国专利代理行业能力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中西部地区行业水平与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虽然这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贺化表示,我国部分地区的知识产权意识还很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地区间差距会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带来较其他国家更大的阻碍。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缩小这种差距呢?贺化指出,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特殊要求,积极开展针对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少数民族地区代理行业发展的培训,做到东西部培训资源的有效共享,力争使专利代理人的培训工作能够克服资源限制、地域限制。
此外,高端人才的培养也将被纳入规划。贺化表示,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导致专利代理行业不能为我国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综合性、深层次和高质量的服务。“高端咨询、服务类业务是该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与行业协会联手,着重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层次专利代理人。
推进立法 优化发展环境
自从我国专利法实施后,国务院相继批准颁布了《专利代理暂行规定》和《专利代理条例》。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陆续颁布实施了《专利代理惩戒规则(试行)》、《专利代理管理办法》、《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规范专利代理行业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200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开始着手进行《专利代理条例》(下称条例)修订的调研工作。条例的修订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已就该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了意见。
贺化介绍,这次条例修订是其实施20年之后作出的重要修改。现行条例是在1991年制定的,我国当时尚处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阶段,尚未出现中介机构的概念。因此,专利代理机构在当时都是有编制和财政经费保障的事业单位,与此相应,条例在代理机构的审批条件和程序方面完全体现了事业单位的审批模式。在2001年专利代理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制之后,对形式为合伙企业或者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利代理机构的管理,条例规定出现了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并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贺化说:“对于此次修订,我们希望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转方式,让条例成为现代意义上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法律条例。”
同时,为了提升行业的服务能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改进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办法,并研究实施了专利代理行业的改革试点政策,鼓励更多有理想、有能力的人进入专利代理行业。
注重诚信 加强惩戒力度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尽管专利代理服务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诚信不足”就是其中之一。
贺化说:“有些专利代理机构及代理人严重缺乏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存在着虚假宣传、不实承诺、欺骗客户、挂名代理、贬低同行、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些行为既扰乱了行业内部的正常秩序,也影响了社会对专利代理服务的信任程度,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了具体措施以履行监管职能,优化行业环境。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以及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网站的“专利代理诚信平台”,加大了对弄虚作假者的曝光力度。对每一起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以及每一件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设立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都在政府网站上予以公布、曝光,对每一起不诚信事件,协会都会通报全行业。“我们欢迎各种形式的举报,包括匿名举报在内。针对专利代理行业的每一个有明确线索的举报,我们都会认真核查。”贺化说,“这足以体现国家知识产权局整治专利代理行业诚信问题的决心。”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了2012年第一号和第二号惩戒决定,分别为撤销深圳市爱派知识产权事务所和对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给予警告处罚。两个惩戒决定在专利代理业内引起较大反响,贺化表示:“这样的处罚力度,正是要发出一个强烈的讯号——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代理行业诚信问题的态度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
提升质量 开拓发展深度
贺化表示,尽管专利代理行业看起来规模不大,但这个行业能够放大企业的生产力,带动产生巨大的生产总值,对科技、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极为深远。
按照《专利代理行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制定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到2015年,专利代理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更加完善;专利代理管理监督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专利代理行业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基本建立;形成专利代理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
贺化表示,在未来,除了积极解决瓶颈问题,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之外,针对行业还有为数不少的工作要做。首先是将专利代理服务向创新工作的前后两端发展:在增强专利代理业务服务能力的同时,为企业、高校、科技机构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提供多样化的专利服务,探索在专利研发方向、专利预警、专利战略制定、专利评估、专利许可、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方面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
同时,要拓展专利代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探索和研究专利代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方式,推动行业实现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产生一批综合性的在国内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专利代理机构,以支持和服务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导向,扶植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专利代理机构,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获权、用权和维权等方面的优质高效专利代理服务,保护我国企业在国外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