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本文来源:投资时报 本文作者:www.mctm.net 发布时间:2022-05-25
15:35“专利+股权”:
湖北融资模式示范全国
8月8日,在湖北省专利权质押融资项目签约会现场,有26项科技型企业专利与金融机构正式签约,共计质押贷款融资超过10亿元,突破了国内单笔专利权质押融资额度的最高记录。
当日,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表示,通过建立国内第一家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湖北将继续深化“专利+股权”双质押模式,打造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特区”。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张志成认为,“湖北模式”对全国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具有示范带动效应。
会议现场,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王东风承诺,将 “联合出台指导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
据其介绍,截至目前,湖北已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等9家金融机构签订了153亿元的专利质押贷款,其中仅今年前7个月已促成26家企业通过质押专利贷款10.8亿元。
知识产权市场发展滞后
据了解,目前全国仅有10家左右有能力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的机构,从评估机构建设的数量上看,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需求。
知识产权市场包括知识产权质押、交易、买卖、资本化等等。从国家层面看,尽管建立知识产权市场已成为国家明确推行的目标,2008年还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但从目前情况看依然是形式大于内容,大多数政策一直停留在口头而没有落到实处。由于缺乏资金且没有独立的支撑体系,虽然知识产权市场相关业务在我国已发展近20年,但基础依旧非常薄弱。
武汉光谷联交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国内多数企业根本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也不明白其作为商业武器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只是将知识产权视为一种荣誉或者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砝码,从而导致眼下交易市场非常不活跃。同时,由于知识产权市场涵盖范围很大,在开展业务时企业需聘请专业的服务机构或者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进行指导。对于这笔不小的开支,很多企业选择了回避和忽略。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评定的金额需要让交易的双方都认可,这其中评估难度非常大。银行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时,也会对评定机构的结果和无形资产的变现能力有疑虑,导致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度加大。”上述人士表示。
一位产权业内人士称,导致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不活跃原因还在于,当前知识产权市场中介服务不规范,缺乏承担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风险的能力和信誉,服务质量还难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同时,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融资的质押品,其权属关系比较复杂,由于现行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使得当遇到纠纷需要解决时,容易造成执行难、审判难等问题。目前虽然很多地方产权交易机构都涉及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却难以盈利,其最大的原因在于服务平台专业化和行业影响力的不足。
“专利+股权”方式可行
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部负责人说:“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市场对这类融资模式需求很大”,他表示,因为考虑到风险,金融机构不会大规模向轻资产、初创型高科技类企业放贷。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作为新举措,“专利+股权”双模式质押是可行的,但是这个举措很难普及推广。他指出,湖北专利数量全国靠前,“但专利商业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一质押模式很可能会难以被银行接受”。
“产权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文豪指出,由于存在“难估值”和“难处置”等问题,“在实际过程中,知识产权都会跟随项目一起进入交易程序,产权本身是很难直接交易”。
文豪也表示,和国外中小企业更多依赖风投和天使基金等融资渠道不同,“专利+股权”双质押模式是解决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专家们认为,政府除了推动基础制度建设外,“更应该努力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适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融资效率”。
“对银行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业务创新,帮助我们更好锁定未来的优质客户”,上述金融机构人士表示,目前最需要的是政府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
“要突破障碍,在合理规避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融资力度”,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