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本文来源:新华网 本文作者:www.mctm.net 发布时间:2022-05-25
新华网上海8月17日电 (新华视点)题:白酒争傍“国”字号:“正名”还是逐利?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陆文军 叶健
茅台申请“国酒”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初审后,业内外议论纷纷。由于该商标目前仍处于公示阶段,一些酒业巨头“抱团反对”。
国窖、国台、国酱、国井……实际上,在国内白酒行业,争傍“国”字号的“擦边球”屡见不鲜。“国”字号品牌究竟是公共资源还是可供企业独享?明显具有排他性的“国酒”称号会否引发市场竞争的不公平?
国酒引争议:博名还是博利?
经历了十多年间9次申请,贵州茅台对“国酒茅台”商标的孜孜追求,7月20日终于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初审。按规定,在三个月公告期内若无异议或者异议无效,茅台将“转正”成为“国酒”。
由于该商标目前仍处于公示时期,一些酒企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异议申请书。
反观酒类行业,带“国”字号的白酒商标实不在少数。五粮液有“国五液”,汾酒有“国藏汾酒”,泸州老窖有“国窖”,扳倒井酒业有“国井”,贵州董酒有“国秘”,而类似国缘、国台、国酱等“国字头”的白酒,在市场上不胜枚举。一些冠以“国姓”高档白酒,大多通过商标注册。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一位资深专家介绍,“不少人对‘国酒茅台’的称谓习以为常,但如果要成为注册商标,情况就大不相同。”“国酒”商标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其带来的品牌效益无疑会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秩序。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分析,酒香不怕巷子深,缘何许多国内白酒卖力吆喝的不是口感、品质,而是热衷于争傍“国”字号。“‘国酒’商标,与其说是法理之争,不如说利益之争。”
高崇品牌机构CEO许广崇认为,国酒商标纷争的背后,掩盖不了当下国内白酒业鱼龙混杂的现状。有的缺乏严格的标准,有的热衷造概念。知名酒企应致力于行业标准的推进,提升中国酿酒业的品质与形象,而不是争扛“国酒”大旗。
公共资源:“国”字号怎能成私产?
尽管市场上不乏“国”字号商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存在即合理。而且“国”字号不仅是一个稀缺资源,更是一个公共资源,用以保护企业私利到底该不该?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斯伟江表示,按照法律规定,某些称呼是不能作为商标的,特别“国”字号名称,这在2010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含“中国”及首字为“国”字商标的审查审理标准》第三部分中就明确予以规定。对于“国”字号商标而言,多少存在夸大宣传的成分,这也违背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七款规定。
安徽八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旭指出,“国”字号象征的是一种“稀有资源”,“国酒”不适用于一家企业的商标,无论哪家企业,没有必要把这两个字看得太重,因为最后还是市场和消费者说了算。
“如果茅台获批‘国酒’,那么是否要接着认定‘国烟’‘国茶’‘国奶’,这样既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也会损害民族品牌的形象,更难以让公众接受。”陈旭表示。
对于同样的名称和商标,此前多次都未审查通过。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吴冬律师告诉记者,此次审查过程并不足够透明,也没有公布通过初审的理由。商标名称标准是否应该制定的再细一些,其涵盖范围、排除范围是否可以再科学一些?
三公禁令下,“国酒”冲动损坏了谁?
一位国内酒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白酒这种特殊消费品上,以“国”字号为品牌“加冕”,值得商榷。今年3月来随着中央政府控制“三公”消费力度的加强,多年来只涨不跌的高端白酒价格应声而落。
纵观国外知名蒸馏酒品牌,没有一家是靠“国”字号发展壮大,但是在国内,靠傍“国”字号扬名的产品却非常流行。斯伟江律师解释说,中国有些企业喜欢通过依附行政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
与“国”字号类似,近年来“特供”一词也颇为流行。似乎商业品牌一旦与此挂钩,就立刻显得上档次、有品质,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的水涨船高,形成市场争相消费的风气。
许广崇认为,竞争获胜的关键绝对不仅是商标这么简单,一个品牌成败的关键,必须依托产品的品质和保障体系。中国企业在市场的充分竞争中,所谓“国”字号的商标作用终究有限,要想赢得市场,必须具备一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