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本文来源:长江网 本文作者:www.mctm.net 发布时间:2022-05-25
7年间,提交了68次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6项,涉及的领域从生活用品到互联网,设计的产品从常见的多功能牙刷到IT产业的WIFI,可谓包罗万象。周良文,一个被身边的朋友戏称为民间的爱迪生,中国的专利达人。但是,这么众多的荣誉并没有让这个发明爱好者感到欣慰,而更多的是不安。
从小喜欢动手,一次试验中不慎食指受伤
初见时,不善言谈的周良文,只有在谈到自己的专利发明时,他才会妙语连珠。
满满当当的专利证书搬了出来,摆满了一桌子,虽然每一项专利都给他骄傲和荣耀,但是每一项专利的背后却凝聚着他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漫长的摸索过程。
周良文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和思考,对一切事物都抱有很强的好奇心,脑海里总想着如何把事情弄明白。谈及童年的岁月时,他总是不好意思的偷笑,周良文说,有苦也有乐,因为自己太顽皮,村里人总是来家里告状,他爸啥也不说,抓起来就是一顿狂揍。
在他眼里从没有节假日妻子说他是个“怪物”
“在他眼里,从来没有过节假日,每天都胡思乱想,只要一进入状态就走火入魔,感觉像是个怪物。”说起自己的老公,妻子这样评价说。
周良文说,刚开始家人非常反对,说他每天搞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务正业。苍天不负有心人,2010年,他研制了多功能牙刷并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国家专利,自那以后,家人也没有当初那么反感,开始慢慢接受。
周良文透露,平时他不看电视,不玩游戏,除了研究发明,基本没有娱乐活动,周末他也没有放过假,就连春节期间,他手机都是关机的,也不怎么去串亲,为的就是一门心思搞专利,每天晚上都搞到凌晨2-3点。
他说,发明创造不是凭空臆想,而是来自实践。市场的恶性竞争,让每一个参与者必须拿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来赢得市场份额,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为了巩固市场,稳定客户群体,企业就要时时刻刻的想着产品开发和升级。
专利申报材料从找代理到自己慢慢摸索自己写
2005年,周良文从沿海广东来到武汉自主创业,在蔡甸和亲戚合办了一家专业生产保温材料工厂。在生产实践中,他意外发现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发泡技术,该技术不但可以提高保温材料阻燃系数,还可以提高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这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发明带来的成就感。
于是在自己工厂投入生产,并且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由于不懂电脑技术,周良文只好请代理公司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了人生中的第一份专利申请。可惜由于代理公司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导致过期失效,未能如愿。
吸取教训后,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周良文,自己开始摸索和学习电脑有关知识,不懂的就请教年轻人,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刻苦精神,他不但会独立上网,还熟悉了在网上申请专利的全套流程。现在,就连专利申请材料也开始自己尝试着写。
每年养26项专利头疼“专利达人”该何去何从?
“我现在是专利多,厂里的事也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将专利进行转化,空放着这些专利没用,又不能转化成钱,而且每年还要垫上2.5万元养这些专利。”看着一抽屉里的专利证书,周良文一脸的愁容。
从2005年开始,截止目前,周良文已向国家专利局已经提交68份申请,其中26项获得国家颁发的专利证书。这些专利无疑都凝聚着周良文的心血,有些专利是经过他多年的苦思冥想和实践才做出来。但这些专利,现在对他来说就是“一纸空文”。
谈及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周良文说,他现在最大的困惑是,这些专利不仅不能转化,而且还要垫钱养着。他希望能够找到专业人士或者相关企业,能够帮他转化,实现其市场价值,同时也是自己的梦想。
专家意见
记者联系上武汉市知识产权局专利处张科长,他建议在申请专利之前,应该研究一下市场,根据需求来寻找研究方向,而不是盲目的去钻研。因为市场上有的产品都比较成熟,你再去研究就很难找到商家愿意帮你转化。
针对“专利达人”周良文的情况,他建议将专利放到专利中心集中展示,也可以将专利技术通过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送往全国各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