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有了股权、分红、专利费还不满足
本文来源:长沙商标注册 本文作者:www.mctm.net 发布时间:2023-09-13
如何从一项核心技术身上,榨取出最大的财富效应?以色列高科技封装公司Shellcase的做法堪称"典范"。凭借核心封装技术,Shellcase不仅成为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从公司获取不菲的分红和技术许可使用费,在晶方科技上市后更有望获得超额股权收益。尤其是,这个大股东还一女数嫁,将核心技术四处兜售。
主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的晶方科技,究竟还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值得投资?
轻飘飘"委托价值鉴定"
以色列股东入股绕开评估
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高科技封装公司Shellcase成功开发了号称世界领先的ShellOP和ShellOC等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技术,主要运用照相手机及数码摄像等领域。但Shellcase的经营并不理想,在以色列开设工厂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经营碰壁后,Shellcase开始兜售技术,并将注意力放到了中国市场。
2005年6月,在自然人王蔚的撮合下,Shellcase、中新创投、英菲中新在苏州工业园区共同投资设立了晶方科技,由王蔚担任总经理负责公司组建、日常经营管理等相关事宜。
Shellcase的入股可谓"精明至极"。晶方科技组建之初,Shellcase拟出资100万美元,持股10%。不过,其实际出资却是以未经过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设备相抵,仅有的依据是苏州检验检疫局的一份报告。
据悉,2006年9月,苏州检验检疫局对股东Shellcase用于出资的设备进行了鉴定,并出具《委托价值鉴定报告》,确定该设备鉴定价值为100万美元。
江苏公证天业高级会计师、咨询专家韩孟邻向《金证券》指出,"股东以实物出资时,应该聘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而且资产评估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案例来定价。"
在2007年1月,Shellcase利用"债转股"等方式对晶方科技增资750万美元,持股比例升至48.57%。此后,在经过几轮的股权转让和增资后,Shellcase目前持有晶方科技35.27%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技术许可高额"提成"
"自主创新"后竟然仍须进贡
凭借独门的封装技术,Shellcase顺利成为晶方科技第一大股东。不过,这位精明的大股东却没有给晶方科技任何"特殊关照"。
《金证券》注意到,据招股书披露,Shellcase将ShellOP、ShellOC 两项授权技术许可给晶方科技使用,但后者需支付使用费。根据双方约定:晶方科技从使用该项技术实现收入之日起至商业性销量触及2000片晶圆后三年内,按与这两项技术直接相关的服务收入总额的5%计缴权利金;协议期限的其他时间,按与上述两项技术直接相关的服务收入总额的3%计缴权利金。
2009年-2011年,晶方科技分别向Shellcase支付技术使用权利金180.52万元、190.62万元、195.44万元。
如此付费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晶方科技表示,公司在引进大股东技术后投入了巨资做研发,2011年使用ThinPac等自主创新技术进行封装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达99.89%,直接使用授权许可技术进行封装的收入占比很小。
不过,由于晶方科技在ShellOP、ShellOC基础上研发成功的部分自主创新技术,在某些工艺环节上与这两项技术相似,所以仍然需向Shellcase支付权利金。
晶方科技的自主创新是真正的自主,还是只停留在表面?什么时候能摆脱对大股东的技术依赖?
《金证券》记者致电晶方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需要记者发送采访提纲后回复。不过采访提纲发送后,公司至今仍无回音。
只顾自己利益最大化
大股东兜售技术四处"树敌"
从晶方科技这只"肥羊"身上,Shellcase究竟薅了多少"羊毛"?
2011年,晶方科技现金分红3000万元,其中Shellcase凭借35.27%的股权比例分得1058万元。如果晶方科技上市,按照目前主板平均30倍的发行市盈率测算,公司发行价有望达13.73元/股。届时,Shellcase的持股市值将超过9亿元。此外,Shellcase每年还从晶方科技收取近200万元的技术使用费。
引人关注的是,Shellcase还向多家企业贩卖技术,丝毫不顾及这一做法会给晶方科技带来怎样的竞争压力。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全球从事影像传感器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的专业封测服务商中,包括晶方科技在内一共有7家,这些公司的核心封装技术均来源于Shellcase的技术许可。除了台积电控股的精材科技和Sanyo(三洋),其他四家引进该技术均在晶方科技之后。资料显示,摩洛哥Namotek、韩国AWLP和昆山西钛是在2008年获得Shellcase技术许可,长电科技(<!ql>600584<!/ql>)控股子公司长电先进于2010年获得Shellcase技术许可。
晶方科技坦言,由于精材科技较公司早成立7年,获得Shellcase技术许可的时间也要早5年,其量产时间和量产规模均更大。2010年,精材科技的资产规模为晶方科技的2.53倍,产量是其4.80倍,营业收入是其3.31倍。值得一提的是,晶方科技前五大客户中,格科微电子、比亚迪(<!ql>002594<!/ql>)仍然有50%左右的订单是由精材科技承接完成的。
技术壁垒无从谈起,大股东为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不惜牺牲上市公司利益,晶方科技的"钱途"究竟怎样?《金证券》将继续关注。